华夏晚报  >   国内  >  正文

文化服务数字化 怡人书香进农家

评论

  央视网消息:2005年,甘肃省率先在全国建起第一家农家书屋,到如今已经实现了全省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,使“知识惠民、知识为民、知识乐民”的红利不断释放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滋润和智力支撑。

  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的高墩营村农家书屋,自2006年建成以来,图书保有量已达15000余册,每年更新图书近6000余册,先后被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、五星级书屋等。 

  如今,高墩营村农家书屋还通过实现内容数字化升级,方便当地居民借阅图书。 

 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高墩营村农家书屋管理员 景正红:今年我们成了榆中县图书馆的分馆,做成了电脑系统,让孩子们借阅更加方便一些,管理也更加省事一些。 

  而在甘肃省张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农民工书屋,则探索推行“农民工书屋+技能培训”、“农民工书屋+创业创新”等模式,利用已建成的农家书屋、数字图书馆,配置覆盖周边的无线网络,推广“书香张掖”手机阅读APP,方便广大职工和群众及时查询相关资料,实现各类信息开放共享。 

  甘肃省山丹县文化街社区工作人员 何璟:现在有了这个APP,现在直接拿手机看非常方便。 

  在甘肃省天水市,当地村委会实行农家书屋开放时间公开、管理员姓名公开、电话公开、监督电话公开的“四公开”制度,在村民之间形成了肯学习、讲文明的良好读书氛围。全市农家书屋年平均借阅人次达280多万,图书归还率和完好率在90%以上。  

 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镇什字坪村党总支书记 王刚:农家书屋建成以来,对我们的村民收获很大,就是懂得知识,提升自己,充实自己,能读书,增加知识,邻里之间也懂得了咋样相处。

责编:hxqroot 


〖免责申明〗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。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,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,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注:凡注明来源非本站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华夏晚报致力于资讯传播,希望建立合作关系。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我们,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联系我们版权申明 |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02142号

版权为华夏晚报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